2085 

发布时间:2025-04-05 20:24:53 阅读: 86次

去年8月29日,在北京进行的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100米决赛中,中国队发挥极其出色,以38秒01的成绩获得亚军,实现中国男子短跑接力上的重大突破。

来自县、乡、村的216位防汛指挥长,聚集在这里充电,集中接受防汛知识培训。8月11日,周宁县泗桥村村主任陈妙意起了个大早,急冲冲赶到县防汛培训会场,找了个最佳位置,等待专家、技术员老师讲课。

 2085 

今年45岁的陈妙意,先前是一名面包车司机,去年下半年村级组织换届,当选为村民主任,在村级防汛指挥长中,算是一名新兵。当时,雨越下越大,险象环生,村里几个地质灾害点发生险情陈妙意坦言,看着快速上涨的溪水水位,脑子一团乱,差点乱了阵脚,经过这次学习,以前遇到的很多困惑全明白了,今后带领乡亲们防汛救灾会更有把握。作为一名村干部,只有熟练掌握防汛防灾指挥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带领乡亲们战胜自然灾害近日,3名村民因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经福安市检察院提起公诉后,被市法院分别判刑,并处罚金。黄某增、游某明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共同出资收购鬣羚,欲将其肢解后出售。

今年1月5日,吴某城向福安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投案。当日,福安市公安局森林公安民警到黄某增所经营的农家乐巡查时,将黄某增、游某明抓获,并起获鬣羚尸体。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

长汀县三洲镇丰盈农场东南网8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严顺龙 苏依婕 通讯员 陈天长 文/图)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驱车来到水土流失治理的策源地长汀县河田镇。从高处俯瞰,这个对照区,犹如青翠群山的一块伤疤,仿佛在提醒着当地人:牢记水土流失的痛,感恩治理带来的甜。这片山头叫来油坑,是特地留下的对照区,主要用于展示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灾害,同时供科研单位开展观测调查。头顶大日头,脚踩砂孤头,三餐番薯头。

眼下,长汀水土保持工作者也忙着筹划全县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经过治理,绿水青山回来了,外出的人也回来了。

 2085 

看着昔日火焰山已成今朝大氧吧,水土流失治理的见证者、参与者钟炳林不禁有感而发:最忆曾经绿色梦,汀江白鹭约我前。数据显示,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从1985年的146.2万亩降至2022年的30.5万亩,水土保持率从1985年的68.5%提升至2022年的93.43%,生物群落向多样性、稳定性演替,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作为水土流失重灾区的河田镇,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走进位于露湖村的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电子屏实时显示:2023年8月4日15时16分,负氧离子8707个/cm^3,空气质量非常清新。

8月4日晚,在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办公室,墙上不同年份的卫星遥感图片,无声诉说着水土流失治理的蜕变。拿到卫片,钟炳林心中更有数了:水土流失区的植被如何恢复重建?我们想的不只是当下,而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是怎么形成的,那就一步步倒回去,这就是反弹琵琶治理法。岳辉见证了二十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嬗变。

有这样一张历史照片:2001年10月13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来到河田世纪生态园考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钟炳林手持扩音器,站在展板旁,向习近平一行介绍治理情况。罗群英回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河田镇,放眼望去大多是光头山,生活贫穷、生态恶劣。

 2085 

全村民居立面统一改造,垃圾统一收集,村道硬化了,农民文化广场也建起来了新村新房新生活,农民脸上溢满笑容。2000年,黄金养、马雪梅、黄发富等人主动承包上百亩山地开始种植杨梅、板栗钟炳林对这群率先吃螃蟹的人如数家珍。

傅桥说,作为种粮大户,他和父亲正带领一众乡亲深耕于绿水青山间,努力让河田变科技田、致富田。从长汀经验到全国生态日,长汀人民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种下绿色希望水土流失与贫穷落后相伴,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紧依。正是在习近平同志推动下,2000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吹响了新一轮治理的号角。在被称为难坑的策武镇南坑村,1997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沈腾香带着村民在山上开荒种果,发展草牧沼果生态农业,并引进企业打造银杏基地,把难坑打造成富谷。罗群英说,虽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真正凸显成果的是从2000年开始的大治理。

绿水青山间,突兀出现一片红壤冲刷区,只见山包表土层冲刷殆尽、侵蚀沟密布,其间稀疏长着低矮马尾松和杂草。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用体的理念,当地逐步对涵养功能较弱的马尾松进行去针套阔改造、补植阔叶树形成针阔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建设碳汇林。

钟炳林回忆说,河田原名柳村,曾是山清水秀、绿柳成荫之地。一个煤球补五分钱,一度电补两毛钱,谁家上山砍树被发现,村里会敲铜锣通告全村。

多年后,傅木清仍觉难以置信过去亩产量不到250公斤的瘦田,如今不仅能产双季稻、亩产量超500公斤,千亩稻田还通过了无公害绿色认证,昔日贫瘠望天田变成如今万亩良田。作为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旗帜的长汀,正持续改革创新,以水土流失治理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水土流失治理与乡村振兴发展绿富共赢。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时间来到2010年,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决定,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继续实行扶持政策,再干一个8年,水土不治、山河不绿,决不收兵。一晃近30年过去,她也从青涩少女成长为连续4任的露湖村党支部书记。河田镇伯湖村傅木清便是循绿而归的返乡人。

走在长汀大地,记者看到,当地逐步发展起以林果业为主的生态农业、林业,引入绿色低能耗的产业建设工业园区,打造了一批水土保持网红打卡点和生态旅游点今年4月,长汀县委县政府印发方案,提出五个求进,落实五个坚决,在精准治理、质量提升、生态监管、机制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等方面开展新的实践,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在三天不下雨便是旱灾、下雨三小时则成水灾的露湖村,为了让村民不上山砍伐本就稀少的树木,河田先后实行了封山禁伐、煤炭补助、电价补助等办法。

从最初的封山育林、燃料补贴起步,长汀因地制宜、因山施策,探索出山地植被恢复、茶果园生态治理、崩岗综合整治、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生态提质提效等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效果明显。接过接力棒,傅木清的儿子、90后青年傅桥也在毕业后回乡创业,复垦抛荒地,开展规模种植。

他坦言,治理初期,在荒山上植绿开发实属不易,县水保、林业等相关部门想尽法子,尽力为这些种养示范户提供支持。随着家乡水土流失治理一个个好消息传来,2004年傅木清揣着打工赚的积蓄返乡创业,流转土地种植水稻,后购入水稻收割机,不断扩大生产。

生态系统如何进一步修复、巩固?长汀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全县56个小流域逐一进行摸排调研,因地制宜策划项目进行生态系统治理。这次考察几天后,习近平同志作出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的批示。奔向金山银山绿满荒山的背后,是滴水穿石的接力在数十年如一日与百万亩荒山作战中,长汀县逐步探索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治理模式,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后因山地植被毁坏,水土流失连年加剧,山崩河溃,河与田连成一片,致使柳村无柳,河比田高,更名为河田。

在岳辉看来,水土保持工作非一朝一夕,一轮又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贯穿始终。今日的露湖,已有百亩采摘园、千亩良田、万亩林地,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2022年突破20万元,空壳村逐步迈向富裕村。

2021年10月,《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标志着长汀经验走向世界。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当地制定了山林权流转、资金扶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干部、群众、企业等向山而行,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在坡度较缓、土层深厚地带开展生态种养业。

都说有女莫嫁河田郎,罗群英却不顾家人反对,于1994年从河田集镇嫁到水土流失最重的河田镇露湖村。彼时,当地根据植被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和灌丛草被裸地的逆向演替规律,反其道行之,对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的裸露林地采取乔灌草立体同步治理模式,借助等高草灌带、老头松施肥改造和陡坡地小穴播草等技术,在短时间内以植被覆盖林地,遏制水土流失。

上一篇:运载火箭

下一篇:阿盟秘书长:美对核问题政策不符合中东无核化目标

Tag: